今年微软 50 周年庆典现场,CEO 纳德拉、前 CEO 鲍尔默和盖茨正坐在台上畅聊公司辉煌历史。台下千名员工和嘉宾沉浸在回忆中,突然一位身着深色衬衫的女性站起身 —— 她就是微软 AI 部门工程师瓦尼亚・阿格拉瓦尔。
微软CEO 纳德拉
"你们都是伪君子,真可耻!" 她的声音穿透麦克风,让现场瞬间凝固。不等台上大佬反应,她又指向盖茨:"加沙 5 万巴勒斯坦人因微软技术被杀,你们竟在血泊中庆祝?立刻和以色列断绝关系!" 安保人员冲上前时,她仍在喊:"看看你们的双手,沾满了鲜血!"
这场面像极了电影情节:全球科技巨头的高光时刻,被自家员工当众 "拆台"。阿格拉瓦尔后来公开的辞职信显示,她在微软工作一年半,"曾相信科技能改变世界,直到看见它成为武器"。
微软
二、开发者大会再闹场:连续三天抗议升级本以为周年庆风波已平息,谁知微软 Build 2025 开发者大会又成 "战场"。5 月 19 日开幕式上,纳德拉刚说出 "欢迎来到技术新时代",一名男子突然起身高喊 "解放巴勒斯坦!微软停止助纣为虐!" 现场保安还没反应过来,他已从口袋掏出印有 "血债血偿" 的条幅。
微软 Build 2025 开发者大会
第二天更戏剧性:当高管杰伊・帕里克介绍 Azure AI 技术时,一名巴勒斯坦工程师突然打断:"杰伊!我的家人正在加沙被炸死,你们的算法正在屠杀平民!" 他被拖离时,手中纸条飘落 ——"终止与以色列国防部的云计算合同"。
第三天的 AI 安全论坛上,阿格拉瓦尔带着前员工霍萨姆・纳斯尔卷土重来。当 AI 安全负责人内塔・海比讲解 "伦理实践" 时,两人突然起身合唱抗议歌曲,歌词直指微软为以色列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被用于军事。现场镜头捕捉到海比的尴尬表情:她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,眼神四处寻找保安。
三、离职风波背后:被解雇工程师的 "复仇"阿格拉瓦尔的 "叛逆" 早有预兆。4 月那场庆典抗议后,她向全公司发送公开信:"我每天写代码时,都在想这些技术会不会变成加沙街头的无人机。" 信中她列举微软与以色列军方的三项合作:为其提供云计算服务、AI 训练数据、人脸识别算法。
"当我看到加沙儿童医院被轰炸的画面,突然明白 —— 我们的 ' 创新 ' 正在杀人。" 这封信在领英获得超 10 万次转发,却也让她付出代价:微软以 "严重扰乱公司秩序" 为由解雇她,连两周通知期都没给。另一名抗议者伊布提哈尔・阿布萨德也因 "不当行为" 被开除。
加沙儿童医院被轰炸
但被解雇的阿格拉瓦尔反而更活跃。她每天在推特更新抗议动态:手持 "微软停止战争" 标语站在会场外,拍摄保安驱赶抗议者的视频。甚至曝光内部邮件显示 "高层要求淡化巴以议题"。这些内容让 #微软战争同谋# 登上多国热搜。
四、科技巨头的两难:商业利益与道德争议这场风波撕开了科技行业的一道伤疤:当技术巨头的商业合作涉及敏感政治议题,该如何平衡?
微软与以色列的合作早有渊源。公开资料显示,其云计算部门 2021 年与以色列国防部签署价值 18 亿美元合同,为其提供 AI 训练平台;Azure 政府云平台为以色列军方的无人机导航系统提供支持;更争议的是,微软 AI 研究院的部分人脸识别数据,被曝来自巴勒斯坦难民营周边监控。
以色列国防部
"我们只是技术供应商,客户如何使用技术不由我们控制。" 微软发言人回应称。但抗议者不买账:"你们明知军事用途,却用 ' 中立 ' 当遮羞布。" 这种指责让微软陷入舆论漩涡,股价在抗议周内下跌 3.2%,多家巴勒斯坦裔员工发起联名信要求公司 "选边站"。
五、事件发酵:科技圈的 "政治正确" 大讨论阿格拉瓦尔的行为引发两极争议。支持方认为她是 "良知工程师",硅谷伦理学家萨拉・陈点赞:"当科技成为战争帮凶,沉默就是同谋。" 但反对方批评她 "用极端方式绑架公司",前谷歌工程师马克・李说:"有意见可以内部沟通,公开羞辱同事不可取。"
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连锁反应。谷歌、亚马逊等巨头的巴勒斯坦裔员工开始成立 "科技反战联盟",要求公司公布政府合作细节;美国国会多名议员致信微软,要求调查其技术军事化用途。这场由个体引发的抗议,正在演变成科技行业的道德大考。
谷歌
结语:当代码遇见枪炮,工程师该如何自处?阿格拉瓦尔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科技行业的深层矛盾:技术本应是中性的,但当它与权力、资本结合,难免染上政治色彩。对普通工程师而言,当发现自己写的代码可能成为武器,是否该像她一样站出来?
或许正如盖茨曾说:"技术的力量越大,责任越大。" 现在的问题是,微软是否准备好承担这份责任?而这场风波,又会让多少科技从业者重新思考:我们创造的究竟是改变世界的工具,还是加剧分裂的武器?
你怎么看待工程师的抗议行为?科技公司该为技术的社会影响负责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
事件来源:印度斯坦时报、路透社、微软内部邮件披露
微软资讯推荐
win10系统推荐
系统教程推荐